北京颐和园详细讲解?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距市中心约20公里。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建筑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园林,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下是该园的详细讲解:
1.历史背景
颐和园原是清朝皇室的避暑地,始建于18世纪中叶,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成为了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皇家园林。该园最初名为“园慈寿”,后来改名为“颐和园”,意为“颐养天年,和谐之园”。
2.建筑布局
颐和园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人工湖泊区,后半部分是山地区。园中多为山水园林,以假山为主,又有大量的水景和建筑,如昆明湖、长廊、十七孔桥、宝照寺等。
3.建筑特点
颐和园的建筑特点是将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相结合,使园林景色更加自然、和谐。园内建筑多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大红门、宝殿、九龙壁等,同时还有很多西洋建筑,如万寿山房、苏州街等。这些建筑风格各异,但都十分精美,展现了多种文化的融合。
颐和园的基本状况和历史渊源?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3.009平方公里。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后来,在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今天的颐和园是经过多次修缮和改建的结果,园内保存着许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和建筑,如长廊、乐寿堂、佛香阁等等。颐和园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颐和园功能?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 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占地面积?
3平方千米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30]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