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景旅行网

Hi, 请登录

明十三陵值得去吗

清军入关为何对“明十三陵”保护有加?

首先我们来认识认识明十三陵是什么所在?明十三陵是指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它们依次是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明朝共有十六帝,其中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在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即建文帝,因“靖难之役”,建文帝不知所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位皇帝朱祁钰,他是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虏,于是在太后和大臣的怂恿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瓦剌放回,“夺门之变”后英宗复辟,朱祁钰被害死,英宗还将其修建的皇陵给捣毁了,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于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两位葬于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他十三位都葬在北京的天寿山,称“明十三陵”。

清军入关后为何对“明十三陵”保护有加?

一、为了安抚明朝的军民。要知道,清军中有相当一部分势力是投降过来的明军,很多将领和大臣也都曾效忠于明朝,如果清军入关后对明朝皇帝的陵墓不加保护,任由军队破坏,这会激起那些降清官兵的不满和愤恨,对于汉族人来说,满清毕竟是来自北方的蛮族,按照儒家的纲常伦理,皇帝就是君父,对汉族皇帝的不敬,将激发汉族军民强烈的反抗,这对清军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巩固统治都是极不利的。相反,对“明十三陵”倍加保护,可以在汉族军民中塑造文明亲和的形象。多尔衮入关时打的是“清除闯贼,替明报仇”的口号,他们一面宣扬大明气数己尽,另一面将大明灭亡的责任推向农民军,推向明王朝自己,也就是汉族人自己葬送了明政权,清军入关只是上顺天意,下安民心;

明十三陵值得去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历史的教训。当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并将两位皇俘虏北上,即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在北方受尽凌辱,最后客死异乡。靖康之变对于汉人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于是南宋政权建立了,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坚持了百余年。再到后来的元,蒙古人南下时,南宋军民宁死不屈,崖山之战,大臣背着小皇帝跳海,汉人十多万跳海殉难。元虽统一全国,但其统治始终没有得到汉人的认可,这与他们野蛮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是分不开的,据说南宋皇帝宋理宗的头颅被做成酒碗,元朝皇帝用了几十年。南方的汉人被称为“南人”,是元朝四个等级居民中最低的一等。你想,如果清军入关后像当年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一样,其统治能长久吗?

总之,清入关后对“明十三陵”保护有加,这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政治智慧。清朝统治者知道,汉人不仅数量众多,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汉族深入骨髓的强烈民族意识足以摧毁一切。

历史璀璨,所以采撷;历史智慧,所以沉迷;历史深邃,所以沦陷,欢迎关注头条号:社会我亮哥。

明十三陵值得去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要体现清朝的正统,表示自己不是夺了明朝江山,而是打败了夺走明朝江山的李自成,为明朝报仇。所以要善待明朝皇陵,当然,对皇陵是善待的,对活着的皇室就不一样了。善待皇陵做做样子,明朝皇室该杀的还是要杀。


古代王朝的天下必要的是什么?正统性。如果你要武力推翻一个王朝就要给前一个王朝定罪,说这个朝代如何不道,如何残酷害民。不过这种方法不太适用于清朝,因为毕竟是外族,你去推翻中原王朝总是缺乏群众基础,哪怕明朝后期再烂再腐败。于是就要找别的突破口,正好李自成给了满清机会。

李自成这些农民起义军,一开始打着不纳粮的口号,颇有声望。但是随着节节胜利,各种问题一一暴露,贪婪腐败、横征暴敛、烧杀抢掠比明朝更为不堪,弄的民心尽失。而其击败明军,逼得崇祯煤山自缢,随后把崇祯草草收敛,也让许多忠于明室或者说同情明室的人大为不满。所以给清军以口实。

明十三陵值得去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军入关,李自成溃败。清朝为了收买人心,就打出给明朝报仇的旗号,隆重安葬了崇祯皇帝。虽然大家心知肚明,满清也没安好心,但场面上还真一时半会儿说不出他们什么不是。甚至当时南明史可法也只能写信给多尔衮,对他们赶走李自成、安葬崇祯帝的“义举”表示感谢。靠着这个旗号,清军一开始对北方的征服异常顺利,直到“剃发令”的发布才在南方引发强烈反抗(这是后话)。


对于明十三陵的保护,只是一种场面上的做派,与安葬崇祯一样,为的就是维护住自己“为明朝复仇”的旗号。其实,保护十三陵又需要多少财力物力?不过是几队兵丁罢了,但对明朝遗老遗少和老百姓的心理安慰效果就很明显了。康熙甚至还在明孝陵跪拜,也是一样的道理。

陵墓里的人是不会对现实政局产生影响的,但现实存在的皇族就不一样。清朝再作出“善待”明朝的样子,对明宗室也不会手软。对那些号称“朱三太子”的朱慈焕、朱慈炯们一律格杀,对于做过南明皇帝的朱由崧等人更是罗织造反罪名杀死。毕竟活人才能威胁到清朝统治,皇陵中的死人不妨高高供起来,有百利无一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