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全域面积?
水域面积为143.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5米
最大水深为3.5米。水面呈倒梯形,北部宽约12公里,南部仅宽3公里左右,长约28公里,东西宽约15-20公里。水域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季节和降雨情况,因为白洋淀是由流入其边缘的河流和湖泊组成。
白洋淀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湿地之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境内。它的全域面积约为366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约为143平方公里,沼泽面积约为223平方公里。白洋淀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它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其美丽的自然景观。
白洋淀是什么?
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
白洋淀,属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是保定市、沧州市交界143个相互联系的大小淀泊的总称,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平均年份蓄水量13.2亿立方米,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位于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九条较大的河流入湖,通过湖东北的泄洪闸及溢流堰经赵王新河,汇入大清河。
白洋淀名称及由来是什么?
白洋淀原本是海,后来由海变成湖,因而其地形地貌更像是海。伴随着气候变迁,这里一些地方再由湖变成陆地,又由陆地变成湖,经过多次反复的演变,最终才形成今天的白洋淀。今天的白洋淀,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妙趣天成。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荡飞雪,稻谷飘香,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
白洋淀现在的水区,只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小部分,其上游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史称西淀。到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之前,这里一些湖面被淤积为平地,而且田地肥沃,可耕种作物,并形成九河入淀之势。后来,人们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西淀”为“白洋淀”。
白洋淀是历史上人们对烟波浩淼的白洋淀一种由直观印象形成的称呼。关于白洋淀的名称,从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素来有几种不同的“版本”:
据古老的地理典籍《山海经》记述:上古时期白洋淀一带曾是黄河故道,这里洪水滔天。到东汉永平十三年,古黄河改道南移,大量河水存积在这片洼地,形成较大面积的水域。又,《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莫州有九十九淀”。莫州包括莫县、清苑、文安、任丘、长丰、唐兴(即现在的安新)等广大地区。实际上,当时的白洋淀,西至清苑,东南到任丘、文安、徐水。这么大的水域,每逢大风卷起层层波浪时,宛如一群白羊前拥后挤地奔跑,于是便有了白羊淀的称呼。另据《安新水利志》记载:早在《宋史·河渠志》中就有白洋淀的称呼。到明朝正德十二年,杨村河决口始成“泽国”,并形成徐、漕、雹、萍、一亩、方顺、唐、滋、沙九河入淀之势。人们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到清乾隆二十八年,正式划定了东、西淀界限,“大清河自雄(雄县)入,青口(今文安),口西西淀,东东淀”。按这一界限,白洋淀正淀(今端村正南)应划属西淀。安新县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石腹地、各距约150公里,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它的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被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5万亩荷花分割成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其中,白洋淀面积最大,故以命名。
关于白洋淀的形成,在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一个中秋的夜晚,嫦娥偷吃了仙药,身不由已飘飘升天,一不小心随身宝镜掉入人间,摔成大小不等的143个碎片,于是地上有了大小不同的143个淀泊,即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