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的“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源?
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二者是对庄稼丰收起决定作用的神仙,是古人为取得丰收而重点祭祀的两个神。
其中,社之所以被用来称呼土地神,是因为人们祭祀土地的地方叫社。
早期时候,土地神是人们供应最普遍的一个神,从天子到诸侯,凡有土地者均可以立社。而土地不多的普通乡民往往集体立社祭祀。
如此,社便逐渐成了一种聚居单位,所谓“社会”便来源于此。
关于社神的“人选”,则有共工之子句龙、禹、女娲等3种说法。自西周时期起,社神与谷神被人们合称为“社稷”,分别在社坛和稷坛祭祀。
后来社坛和稷坛合并为社稷坛,对社神与谷神一并祭祀。
社稷是国家的象征,社稷的“稷”字大家都知道是指五谷,“社”字则比较复杂了。
《管子》里记载“封土为社”,意思是说,用土垒起来的高台为社,陈梦家考殷墟甲骨文“土”字的时候的时候,认为后世的社与甲骨文“土”字形状相似。
此外,很多典籍里也有“以树为社”的记载,这种习俗直到今天很多少数民族都依然保留着,比如云南的一些村落旁边,都会有一片禁止砍伐的“神林”。
与此类似的还有“以丛为社”。
有学者将上述两种说法综合起来,认为社有可能既要在树木茂盛的地方,也需要垒土为社。
古代文献里普遍认为“社”是土地,《风俗通义》里说“社者,土地之主”。
这种观念被广泛接受,但是在有些材料表明,中国早期的社,不只是土地,还包括时令、四方神、天等元素。
此外,有神话传说共工之子句龙因为能够治理九州土地,因为作为社神祭祀。
“社稷”指国家,不错,但已经是引申义。
在远古,“社稷”的第一个含义,是土谷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注》解释说,“社稷土谷之神”。
第二个含义,是“国家”供奉土谷之神的祭祀场所。《周礼.祭义》说,“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所以,历代王朝,建国之始,必先立社稷坛墠(shàn);灭人之国,必变毁被灭国的社稷。
第三个含义,因为以社稷作为国家政权的标志,所以,“社稷”成为了国家和政权的代名词。始作俑者,应该是孟子——《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如前所说,“社”是“土地之神”,也是祭祀“土地之神的坛墠”。
不过还不这么简单。
第一,“社”,和土地有极密切的关系。
在甲骨文里,已经有了“社”字——就是假借了“土”字,有的对“土”字稍加修饰——稍加修饰的“土”,在甲骨文里也用作“土。就是说,“社”是“土”的同源分化字。而且,“社”就发“土”音——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社”的注释是,“土声”。 第二,“社”,和土地私有制有极密切的关系。
许慎在《说文》里说,“社,地主也”——社,表示的是对土地的拥有关系。许慎对“土”的解释是,“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土地在古代太重要了。所以,土地的拥有者,需要用“社”这种方式,把土地的私有关系固定下来。
「社稷」表示「国家」就是一种代喻,跟「规矩」「干戈」的意思一样,以实物表达一个很抽象的意思。这是汉语词汇很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
「社」在甲骨文中就写作「土」,像「土堆」之形:
如:
《甲骨文合集456》:「尞(燎)于土(社)」——意思在神社举行燎祭。
其实,「土、社」同源其实是训诂学中的常识,本来没必要强调,但还是诉诸权威,引用一下王力先生的解释吧:
我们是几千年的农耕国家,先民们以土为本,五谷为土地所育。
所以,古代的农业社会的先民,祭祀土神是必须的,「土神」开始就是用「土」字表示,后来加「示」部分化出「社」。
所以,「土」是初文,「社」就是后起字。
社(舍shè)是由示“礻”和土结合而成。示(是)上面的“二”是古文“上”,指上天、祖宗,下面的“小”表示“晚辈”,在祭祖的牌位上,长辈在上,小辈在下,指的是庙宇中展示的族谱。后作偏旁“礻”,表示与祭祖,敬神有关的字。借“是”声,表示祭祖、敬神的目的是为了后人明辨是非,一心向善。土指土地神主,就是《西游记》中土地公公、土地爷。示和土结合的社,也就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即土地庙。最大的土地庙就是北京的社稷坛。借“舍”声表示是人们集聚的地方。在周代二十五家为一社。可演义为某些团体或机构如合作社、通讯社、社区等。
社的本义是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如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可以引申为1.集体性组织,团体,如社友(同社之人)、社家(内行人)、社陌(社会,社团)社条(社团组织制定的条例);2.为他人办理某种业务的机构,如广告社;3.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行政单位;如新华社;4.祭祀社神,如社饭(祭社时所供的饭食)、社头(迎神赛社的领土)、社酒(古代祀社神用的祭酒)、社赛(祭祀酬谢社神的赛会)、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肉(社日祭神之牲肉)。